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齿高下。使之以奴隶。又云身为神父。待其父兄以臣子之礼。又云虽君父之尊。受七事之时。则必以尔汝呼之。○ 李潜
室正观辟邪辨證云佛䔉国不拜国王父母之尊。)彼徒又不娶不嫁。自托贞德。而其居处也。则男女上下杂处无别 (第 217H 页)
   宣传官金公行状
   嚣嚣堂李公行状
   芝亭李公行状
   府使 赠礼曹判书仙舟郭公行状
   处士 宋君行

   松潭金公行状
   金溪梁公行状
   成均生员聊尔李公行状
   瓶庵李公行状
   同
命子赴举。戒之曰。近闻科弊滥觞。举子辈挟司谒。换封叠券。无所不至。士习解弛。实非细事。汝须慎之。无为 李君行先生
罪人也。以  (第 71H 页)
浮沉而取荣名者。同日语也。考世尚论。略可彷佛。妄加涂乙。比原状殆十之一。秉笔君子。倘有所取焉。
处士 宋君行

砺山宋君钟勋。字殷佐。以高丽佐命功臣砺良府院君松礼。为中祖。入我 朝。荫仕清白吏球。文科成一。其 (第 358L 页)
人。不为之训焉。(朱子语)至于我东先正。则有以程朱科举出身。为初年未成德时事者焉。况在今日。一入试场 。动犯
李君行之戒。其外时讳所系。又有不敢妄言者存。恐未可以执其不得已之言。而伤吾所受天地之中也。然则来教所 (第 323H 页)
以后。见 国典禁令。则心窃瞿然以为古礼入人之国。必问其禁。今居父母之邦。而欺君犯罪。大非臣民之道也。 李君行
之戒。见于小学外篇者。不可不推究而服膺也。于是乎凡系法禁。一切不犯。人求馀草。拒之如斩钉截铁。则一经 (第 622H 页)
举私议。不同道。何欤。隋之有天下。以诗赋试士。其得失何居欤。程子于科举。病其自赴。自赴又何害于义欤。 李君行
以虔州人。贯开封户籍。为欺君科场。欺君之事。止此而已欤。科场之小小欺君。何至大故罪恶。而 (第 91H 页)
君行
之禁戒如是其严欤。朱子极言科举之弊。至曰经学。贼中之贼。文字。妖中之妖。其所以为贼中之贼妖中之妖者。 (第 91H 页)
观之。岂非痛处被刺乎。今汝读大学。既有朱子注释。只就此反复玩诵。切己受用。久之。自有至处。昔吕紫薇述 李君行先生
语云。读书不要看别人解。看圣人之言易晓。看别人解则愈惑。今后进读书。纵不能如此。然往哲谓朱子圣于解经 (第 437H 页)
师门所传之指。可知已矣。近看宋儒 李君行先生
传。 (第 393H 页)
君行
年二十馀。从安退刘师正学。安退为言。今之为学者。皆非所以为学。 (第 393H 页)
君行
遂有省。自是笃行自守。不交当世。其学简而易明。以行己为本。不以空言。读书专以语,孟诸经为正。舍此皆非 (第 393H 页)
丁巳)
如何是学。治经而履道是已。今后进士宜熟读小学。务敬身以笃伦。是之谓学也。昔刘安退。(师正) 李君行
曰。今之为学者。皆非所以为学。(此语宜细勘) (第 477H 页)
君行
遂有省。自是笃行有守。尝言经书语孟。如权衡以称量众说。其轻重等者正也。不等者不正也。又曰。学以去利欲 (第 477H 页)
反为镜累矣。当世传之。以为磨镜帖。此当补入于劄注。○廿五板章贡李公。 劄疑当考标补云云。 按李朴。是 李君行
之子。与陈了翁。俱 (第 468L 页)
可得矣。余虽生将何以为人哉。汪然泪下。秪不禁后死之独自悲也。玆据原状及异时目击而耳闻之者。纂次为履斋 宋君行
状。用俟夫来世之知理君子择焉。
敦宁府都正嘉善大夫耻巢边公行状(庚戌)
边氏。殷微子之后也。世蕃于中 (第 356H 页)
  答郑大叙(丙辰)
   答郑大叙
   答金玉铉(东洙○庚戌)
   答李德三(宪善)
   答 李君行(英焕)
   与 李君行
   答崔春和(遇宪)
   答闵承旨(龙镐)
   答郑致弘(琦铉)
   答李福一(炳寿○癸丑) ……   福川吴氏世谱跋
   书梅云朴公行录后
   书金宁金氏三纲实迹后
   书河氏孝行状后
   书黄溪 李君行
录后
   书烈妇金氏荐状后
 辞
   金圣淑字辞
松沙先生文集续卷之二
 神道碑铭
   通政大
已。书后月改。更请启居清穆。溯祷者挚。弟老年丧耦。自是公道。惟幸无事掩竁耳。仲植归觐。谨此修谢。
李君行(英焕)
涯角相望。人与地俱遐。匪意令胤令侄联辔过访。兼拜惠翰。仰审体上夏秋泰平。良慰贱祝。弟浮萍踪迹。止于 …… (第 135H 页)
婉可䙌。吃贫无愠色。此无上妇德。莫非本家教导有方。窃为颂之。胤侄能不受时氛。他日长进。岂有量乎。
李君行
月前令侄去后。声光一复漠然。遽尔岁暮。怀仰倍品。令胤忍饥看书。得了鲁论一部。未知得处如何。而在傍无一 (第 135H 页)
以义。抚宗族以恩。御僮仆恩威并济。出入不乘人轿。短驴小奚。资其所向。早治功令业精。而不屑于干嘱。常以 李君行先生
之言训子侄。未中身。绝意荣涂。名山韵水。筇屐殆遍。凡见乡人子弟。谆谆训饬。一被容接。擩染有力。此其志 (第 113H 页)
其人耶。名不蕲则其行实行。此足以表公之墓也。谒余文。曾孙汉哲。
白洞文公墓表
公少赴公车。以处我不及 李君行先生
责友人。不许别径获选。以科举将事君。事君不可先欺君谕子弟。勿使躁进求售。呜呼。得如公正大。参错在州县 (第 399H 页)
闻河氏方兴未艾。天报昭昭。区区褒阐。何足为有无。为树风之道。此不容缓也。谨以所感者书其状后。
书黄溪 李君行
录后
李君圣彬。宇万友也。岁甲申正月。访余于锦枝寓舍。说诗讲礼。不觉东窗已曙。其志尚牢确。论议明快。 (第 617L 页)
心。盖至今而未沫矣。尝阅我东五先生集。手抄紧要句语。略仿寒泉遗编之例。妄有所辑录者。故窃欲就正。敢因 李君行。
奉以仰质。幸不以僭踰而呵责。特加笔删。俾成完本。则其为感镂。当如何哉。又有他禀议者。辄替李君细达。幸 (第 149L 页)
  自摩诃衍历隐仙台。至榆岾寺记。
庚寅。晓雨而雪。朝亦霏微。寒气逼人。沟壑尚多雪积。日出后始晴。发向榆岾寺。表训僧海经裕章从之。历憩佛地庵。有泉。从石窦出。称甘露水。试饮一二瓢。望见穴望峰。始得正面。峰头巨石通穴。如大月。洞见天光。状如蒜瓣。亦一奇矣。缘溪而行数里。有弥勒台。上有百仞石壁。刻画坐佛。极其宏伟。尽是名画。懒翁所画云。傍有妙吉祥三字。字画甚大。几欲与佛身相称。是尹师国书。一山诸额。亦多此笔也。左旧有庵见遗址。在蓁芜中。又行五里。有一木桥。横跨川上。桥上下。有潭瀑。岸石刻李许台。 (李潜
窝命俊。为江陵府伯。许参判启。为高城宰。同会于此。 (第 340H 页)
焉。文献公言行。遭罹惨祸。其得传者无几。公收拾而奉质于寒冈郑先生。纂成实纪。凡于先德。竭诚阐扬。殆同 李潜
溪之于文元先生也。呜呼。以公之贤。阨于韦布。晚沾一命。而亦非展其所蕴也。良材置散于沟壑。逸步局促于皂 (第 400L 页)